有人說,好的“包裝”是成功的一半。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要靠“包裝”。到商場、超市轉轉,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各色商品,外包裝一個比一個漂亮,不少外包裝盒的襯底是仿金箔、紅綢、黃緞,硬盒上還描金繪彩,炫人眼目。茶葉銷售專柜的一名售貨員介紹說,就茶葉罐而言就有上百種類型,越精美的當然越貴。端午節(jié)即將到來,多個粽子品牌蜂擁面市。如果您站在這些琳瑯滿目的粽子面前,從包裝來看,粽子也在效仿月餅走上了一條“禮品化”之路。這種現象令人深思。
毋庸置疑,商品的“過度包裝”帶來了資源的浪費,加重了環(huán)境污染。一項數據表明,全國每年要生產1億多盒月餅,其包裝耗費大量木質材料,一個中秋節(jié)就要“吃”掉一大片森林。有專家還測算說,我國一年約生產12億件襯衫,其中8億件是紙盒裝,其用紙量相當于要砍伐168萬棵直徑10厘米的樹,就是說僅襯衫一項,消費者一年就“穿”掉一大片森林。
還有統(tǒng)計顯示,城市生活垃圾里面有三分之一是包裝物垃圾,而這些包裝物垃圾中一半以上都屬于過度包裝。在北京市,每年各種包裝物垃圾約有83萬噸,其中60萬噸為過度包裝物,如果減少過度包裝可大大減少環(huán)境污染。目前,我國包裝廢棄物體積占固體廢棄物一半,每年廢棄價值高達4000億元。我國每年包裝產量達3000多萬噸,而總體回收率卻不到產量的30%。
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消費者不愿為過度包裝埋單。商品過度包裝于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應加大治理工作力度,堅決剎住過度包裝風。
2009年初,《*關于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強調,商品過度包裝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而且導致商品價格虛高,損害消費者利益,擾亂市場秩序,助長*現象;要抓緊制定完善標準、法規(guī)和政策,禁止生產、銷售過度包裝商品;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動員全社會抵制過度包裝;同時,要強化監(jiān)督檢查。
2010年4月1日,國家強制性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正式實施。該標準對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的空隙率、包裝層數和包裝成本3個指標作出了強制性規(guī)定,分別是包裝層數不得多于3層、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標準實施一年多來效果并不樂觀,有專家表示,原因在于《要求》只是針對企業(yè)的一種條文性限制,一旦違規(guī)了沒有處罰性條例,所以實施起來就比較困難。
前不久,國家*在《關于落實*常委會清潔生產促進法執(zhí)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的報告》中提出,今后將抓緊完善并出臺相關條例。
有專家表示,治理過度包裝應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堅持源頭治理和末端治理相結合的原則,源頭治理就是要通過制定標準和立法減量、限制過度包裝,末端治理就是回收利用和使其資源化。比如,日本規(guī)定包裝成本不應超過出售價的15%,韓國把過度包裝歸屬違法行為,zui高罰款可達300萬韓元。
遏制過度包裝消費者和廠家都責無旁貸。要引導全社會樹立理性、綠色的消費觀念,提倡勤儉節(jié)約,批評奢華之風。廣大企業(yè)要增強樸素包裝的理念,反對過度包裝,提倡適度包裝,從而達到節(jié)省費用、節(jié)約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