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杠桿壓力儀的原理及主要技術(shù)規(guī)格
試件在一定載荷的作用下產(chǎn)生形變,卸去載荷,形成恢復(fù)。但載荷大于試件的彈性變形時即產(chǎn)生塑料性變形。本儀器采用杠桿法對試件進行加荷、卸荷試驗,以得到試件的回彈模量和塑限值。
主要技術(shù)數(shù)據(jù)
1、杠桿比:10:1
2、承載板面積:Φ25.2毫米—5平方厘米
Φ37.4毫米—11平方厘米
Φ50.5毫米—20平方厘米
例:加壓端砝碼重量為5KG×10—50KG
三、杠桿壓力儀試驗時應(yīng)配備的器具
1、百分表二只
2、秒表一只
3、天平,感量0.01克,一臺
4、臺秤,稱量10KG,感量1~5克,一臺
5、試筒,即內(nèi)徑152毫米,高171毫米擊實儀一套
6、篩:孔徑60、40、25、20、5毫米等圓孔篩
7、拌和工具:盤、dao、小鏟等
8、量筒:100毫升和500毫升各一個
9、直刮dao:長200—250毫米,用以刮平和修飾試件表面,同時配一長150毫米的尖頭修土刀
10、烘箱
11、脫模器
注:用戶自備
四、試驗步驟
1、試料的準備。如試料為粗顆粒的級配集料,則篩去試料中直徑大于20毫米顆粒。如20毫米以下集料顆料的顆粒組成不符合級配要求,則添加所缺粒料,使其達到級配要求。
2、擊實試驗。按擊實試驗法測定材料的*含水量和大干容量,并繪制含水量——干容重關(guān)系圖。
3、制試件,對于路基土做3—4組擊實功能不同的試件。
例如:擊實功能分別為5.6kgcm/cm3(相當于輕型擊實試驗方法),12.5kgcm/cm3,19.5kgcm/cm3左右的試件,每組6—7個點,利用這些試件做回彈模量試驗。
對于路面材料,參照承載比試驗法的制件法制取試件,同一種試件做2—4個,其中一半進行泡水測膨脹量,然后一起進行逐級加荷、卸荷試驗(即測回彈模量)。
4、回彈模量測定儀的操作
裝置如圖
(一)選定承載板上單位壓力:
1、對于計算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基用0.5—1.0kg/cm3。
2、對于計算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基用0.1—2.0kg/cm3。
3、對于底基層材料。用3—4kg/cm2。
4、對于基層材料用5—7kg/cm3。
(二)將帶試筒的試驗倒置在儀器的底板上,安放直徑約為試筒四分之一的承載板;調(diào)平杠桿,使加砝碼的一端略翹上,并安置百分表。
(三)預(yù)壓:先用計算的大載荷對試件進行1—2次加荷,卸荷預(yù)壓試驗。在試驗過程中,進一步調(diào)整承載板的位置、承載板與試樣表面的接觸、杠桿的高低,并調(diào)整百分表的指針指零,并使百分表預(yù)壓1毫米。
(四)測回彈形變:將計算好預(yù)定的單位壓力分成4—6個等份,作為每次加荷的數(shù)量(后一級荷載可略大于預(yù)定的計算總壓力)。
(1)施加*級荷載(如為預(yù)定大荷載的五分之一),用秒表計時,待荷載作用達1分鐘記錄百分表讀數(shù),同時卸去荷載,讓試樣的形變恢復(fù),到1分鐘記錄百分表的讀數(shù)。、
(2)在結(jié)束前一步驟的同時施加第二級荷載(即預(yù)定荷載的五分之二)。待荷載動作用表達1分鐘時,記錄百分表讀數(shù),并卸去載荷,讓試樣的形變恢復(fù),到1分鐘時記錄百分表讀數(shù)。
(3)按上述步驟逐級進行第三、第四直至后一級加荷、卸荷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