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裝嫩” 是潛規(guī)則
2011/1/13 10:24:54 來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昨天,廣陵工商局大橋工商所向媒體通報了一起近期查獲的典型制假案:一食品批發(fā)商為讓所售食品“永不過期”,竟肆意篡改食品的生產日期。經查,被篡改的預包裝豆奶粉達100多箱。幸查獲及時,這些“裝嫩”的豆奶粉才未流入零售渠道。
篡改生產日期讓食品“裝嫩”
去年底,大橋工商所接群眾舉報,稱一食品批發(fā)商偷偷在倉庫里修改食品生產日期。
前期初查后,工商部門聯(lián)合公安部門對該批發(fā)商倉庫進行突擊檢查。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倉庫的兩個墻角堆滿了整箱裝的預包裝豆奶粉,兩堆貨的中間擺放著一臺手動打碼機和一只標注為“稀釋劑”的白色塑料瓶,碼片上的日期為“2010年12月3日”。經進一步仔細查看得知,一個角落里的豆奶粉的生產日期為“2010年2月5日”,而另一個角落里的豆奶粉的生產日期為“2010年12月3日”。
“再用一兩天時間,這些顯示為去年初日期的豆奶粉將全部被改為‘2010年12月3日’。”現(xiàn)場工商執(zhí)法人員對記者介紹,“批發(fā)商用雙氧水或油墨稀釋劑擦掉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噴碼,再用打碼機更改日期。”
面對工商和公安部門聯(lián)合執(zhí)法和相關證據證明,該食品批發(fā)商很快承認,他們確實在給豆奶粉更改生產日期。經清點,有120多箱預包裝豆奶粉的生產日期被篡改,工商部門當場作了暫扣處理,相關制假工具被沒收。
沒過保質期,為啥要篡改?
再進一步調查,商家辯稱,這些豆奶粉并未過期,現(xiàn)在還在保質期內。這種對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修改生產日期的做法在行業(yè)里很常見。記者注意到,豆奶粉的包裝上注明“保質期:12個月”。后經工商部門查看其進貨臺賬和相關廠家協(xié)助調查下,證實商家所說屬實。
既然生產日期被篡改的豆奶粉仍在保質期內,該批發(fā)商為何要多此一舉呢?
“我們只是把生產日期推后一下,不然零售商覺得不新鮮,就不會要了!”商家說,“我們都是拿真金白銀進的貨,如果不盡快賣出去的話,可虧大了!現(xiàn)在這款豆奶粉不太好賣,本來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將這批庫存出清后就不做了,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
“現(xiàn)在消費者都很注意食品生產日期,即將過期的食品很難賣。所以,一些商家為避免損失,不得不在生產日期上動手腳。”做食品零售生意的王先生表示。
生產日期怎么印,沒硬性規(guī)定
“外包裝生產日期一擦就掉,給不法商販更改生產日期、銷售過期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機。”業(yè)內人士指出,采用噴墨打印上去的生產日期很容易被涂改,如果采用壓印或刺孔式標注生產日期,則能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涂改的可能性。
不過,質監(jiān)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國家未規(guī)定生產日期應該是打印上去還是壓印上去,按照新修訂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應清晰、醒目、持久;應使消費者購買時易于辨認和識讀。”
“不少消費者曾經表示,在超市里買時看上去好好的食品,有生產日期,也沒過保質期,可回到家拆開袋就是變質的了。”業(yè)內人士指出,這是有不法商販在打法規(guī)的“擦邊球”。“由于人為涂改生產日期的現(xiàn)象比較隱蔽,目前又缺乏針對性法規(guī),個別不法商販便以此手段蒙騙消費者。”通訊員國志璐水記者周毅
【工商提醒】
三招辨別私改生產日期
工商人員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包括冷飲在內的袋裝食品時,應認真仔細地對商品標簽中的廠名、廠址及生產日期進行識別,對一些有涂改嫌疑或印刷粗糙商品標志的商品,堅決抵制購買并及時向工商部門舉報。
那么,在購物時,如何辨別私改的生產日期呢?工商執(zhí)法人士提醒,首先,看日期色澤。真的生產日期,干凈利落,色澤發(fā)亮,假的生產日期通常模糊不清,日期周圍留有墨跡,色澤發(fā)烏發(fā)暗;其次,用手擦拭,產品包裝上的原生產日期,一般鋼印打上和電噴的生產日期,用手無法直接將其擦掉。而改過的生產日期,用手一抹,顏色便開始變淺;后看日期顏色,正規(guī)大廠家常選用難以模仿的燙金字,而違法供貨商造假時通常都會選擇成本較低的黑色原料。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