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力消除支撐方式:
- 梁型工件支撐方式
如下圖,在距工件端部 (2/9×L)長度處放四個橡膠墊,激振器卡在中 間或一端,傳感器吸在另一端。
注:⑴、L:為工件的總體長度;
⑵、梁型件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 工件的長度是寬度的3倍或大于3倍;
B、工件的長度是厚度的5倍或大于5倍;
- 板型工件支撐方式
如下圖,可在距離工件端部 (1/3×L)長度處放四個橡膠墊,激振器卡在中間或一端,傳感器吸在另一端。
注:⑴、L:為工件的總體長度;
⑵、板型件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 工件的長度約等于寬度;
- 工件的長度是厚度的5倍或大于5倍;
- 方形工件或圓形工件支撐方式
1、當工件的長≈寬≈高時,則認為工件屬于方型件類。橡膠墊可采用三 點支撐方式,激振器放在單支點側的端部,或工件頂面的中間,傳 感器放在另一端,如下圖3。
2、當工件為圓環(huán)時,橡膠墊在圓環(huán)底部采用四個或三個對稱支撐,激 振器夾在兩個橡膠墊中間,傳感器放在另兩個橡膠墊中間,如圖4。
應力消除工藝過程
*步:時效準備:用橡膠墊將要時效處理的工件在其節(jié)線附件支撐起來,并將激振器用弓形卡具牢固固定在工件振動時的波峰處,將測試工件振動情況的傳感器用磁座吸緊在工件上,并用電纜線將激振器、傳感器和控制器連接起來。
第二步:振前掃描:焊接應力消除設備以自動掃描的方式檢測出被時效處理工件的固有共振頻率和應該給工件振動能量的大小并存儲。
第三步:應力消除:振動時效設備以第二步測得參數(shù)為依據(jù)自動(或手動)確定出對工件進行振動處理的振動頻率,并對工件進行振動時效處理。在處理過程中隨時檢測振動參數(shù)和工件殘余應力的變化,而殘余應力不再消除時即適時停止處理過程。
第四步:結果判定:振動時效設備自動對被時效處理工件的參數(shù)進行再一次檢測,以便依據(jù)JB/T5926—2005標準,對振動時效效果進行判定。
應力消除結果判定
根據(jù)JB/T5926—2005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行業(yè)標準),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判定為達到振動時效工藝效果。
a. 振幅時間(a—t)曲線上升后變平;
b. 振幅時間(a—t)曲線上升后下降然后變平;
c. 振幅頻率(a—n)曲線振后加速度峰值比振前升高;
d. 振幅頻率(a—n)曲線振后的共振頻率比振前變??;
e. 振幅頻率(a—n)曲線振后的比振前的帶寬變窄;
f.振幅頻率(a—n)曲線共振峰有裂變現(xiàn)象發(fā)生。